| EN

达到优质睡眠,利在日间功能——达利雷生亮相2025中国睡眠医学发展论坛

发布时间:2025-09-23

9月21日,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的“2025年中国睡眠医学发展论坛”在京沪穗蓉四地举办。多位院士、中外专家引领学术讨论,线下2000余名临床专家参会,线上直播观看超100万人次,国人睡眠质量改善与睡眠医学创新前沿话题受关注。

全景.jpg

图:多位院士、中外专家参会

会上,先声药业与瑞士Idorsia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型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(DORA)达利雷生报告了中外Ⅲ期临床数据,为失眠患者兼顾夜间睡眠与日间功能改善提供重要依据。

中西交流:提升失眠患者生活质量

意大利比萨大学劳拉·帕拉吉尼教授报告了《欧洲失眠管理最新进展》。她表示,达利雷生通过精准调节食欲素系统,实现了夜间睡眠改善与日间功能提升的双重突破,已成为欧洲失眠一线治疗方案。患者反馈入睡更快、夜醒减少,次日没有传统药物的昏沉感。海外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显示,达利雷生改善了失眠伴发的抑郁、焦虑等症状。

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玉平教授报告了达利雷生的中国Ⅲ期临床数据。王玉平教授表示,中国人群的主要研究结论与海外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一致,证实达利雷生可显著改善中国失眠患者的夜间睡眠,实现“睡得长,睡得好”,且安全性良好,不增加次日清晨困倦感,停药后无戒断反应及反跳性失眠。

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"先声全重求索计划"及神经与失眠领域开放课题。实验室主任唐任宏博士介绍,实验室计划未来三年投入3000万元,积极拓展达利雷生研究方向,为脑血管病患者、精神类共病患者、退行性病变患者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带来更多真实世界用药依据。


专家寄语:重新定义优质睡眠

随着新型失眠治疗方法落地,失眠的临床治疗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单纯追求“入睡”,而更注重睡眠质量与日间生活质量。多位睡眠领域顶级专家分享了对新型疗法助力患者达到“优质睡眠”的期待

中科院饶子和院士:“从食欲素的发现到新型失眠药达利雷生上市,是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成功案例。期待先声药业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强与科研院所、临床机构的合作,探索更多革命性的创新药物,为健康中国做出重大贡献。”

中科院段树民院士:“睡眠障碍是身心健康最大的问题。多年来,传统失眠药物非选择性地广泛抑制大脑,副作用难以避免。很高兴看到达利雷生等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出现,精准调控睡眠-觉醒开关,可有效避免传统药物局限性。神经领域的创新药开发难度大风险高,期待更多创新突破。”

中科院陆林院士:“我国睡眠医学在过去10年间取得重大发展,国家高度重视睡眠健康,各地市级医院普遍设立睡眠专科门诊,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公众科普,以全面提升睡眠健康服务水平。期待新上市的达利雷生等全球创新药能够尽快国产化,以降低价格惠及更多失眠患者。”

复旦大学黄志力教授:“达利雷生作为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的杰出代表,以8小时半衰期,完美契合生理睡眠节律,且不会产生次日残留效应。这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优越的治疗工具,也有望推动失眠药物治疗格局变革,进入精准医疗时代,并实现从以‘治疗为中心’到以‘健康为中心’的转变。”

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岳伟华教授:“失眠每周超过3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,并伴有入睡超30分钟、夜间频繁觉醒或早醒,且导致日间疲劳、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问题,则可能达到失眠障碍标准,建议及时寻求专业评估与干预。”

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赞教授:“日间功能受损是失眠诊断的标准之一,也是失眠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,同样也是失眠患者的主要诉求之一。因此对于失眠的管理应该关注全天24小时,而不仅只关注夜间症状。”

瑞士Idorsia公司首席执行官斯丽提·古普塔博士:“为研发一款能帮助人们快速入睡、安睡整晚且清晨醒来神清气爽的药物,科学家们合成了超2.5万个化合物,从中筛选出达利雷生的化学分子。”

美国约翰·霍普金斯大学大卫·纽鲍尔教授:“传统失眠药物的作用是全脑的。达利雷生等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则针对性作用于下丘脑特定区域,避免了传统抗失眠药的不良反应。”

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阿图尔·库拉教授:“达利雷生对患者夜间的失眠改善和日间功能的提高,是两者兼具的。”

论坛期间,中国睡眠研究会为全国22家医疗机构“睡眠筛查基地”授牌。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成都四地会场同频联动,围绕两大核心议题展开同步讨论。议题一聚焦失眠治疗新进展与创新药物,旨在推动临床路径更新;议题二关注构建“夜晚—白昼”一体化管理体系,以改善失眠患者的日间功能。

达利雷生已在全球多国上市,是目前唯一获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改善日间功能的DORA类药物。该药获《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(2023版)》A级证据I级推荐,以及《2025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(第2版)》推荐A级证据,作为失眠治疗一线药物。达利雷生未列入精神药品管制目录,患者获取更为便利。

随着此类创新药物的落地应用,临床将有更好地条件帮助患者实现“睡得足、睡得好、白天精力充沛”的目标,为“健康中国”建设提供重要支撑。